close

<<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這本書,從封面就開始吸引我,昨晚我一口氣把他看完了,其中我哭了好幾次.

第一次看到郎朗,是探索頻道上面播出他片段的演出,他大大的眼睛,一邊講話一邊彈著鋼琴,把只屬於他自己的想像,放進音樂裡面,彈奏出完全不同於他人的詮釋.透過電視,我仍能感覺到整過畫面充滿被激發的能量,那樣的不傳統,那樣的不典型的詮釋,某方面來說,我不會建議學生去臨摹,但是我們也很容易發現,每個大鋼琴家都有這樣的層面.顧爾德(Glenn Gould)彈奏的巴赫難道就典型了嗎?隨地增加的突強,不時出現的陶醉哼唱聲,經常顛倒的運音(像是把我們常會彈斷奏的聲部用圓滑奏彈,反之亦然),但是他的詮釋成了現代愛樂者必品的一口醇酒,而他的錄音從來沒有因為他英年早逝而掉下暢銷排行榜過.

那天之後,我對於郎朗這個年輕的鋼琴家有了些興趣,經常看到些他穿著中國式服裝演出的模樣,即使他是中國瀋陽人,怎麼我也莫名的對他的成就,產生了些與有榮焉的感受(就像看見王健民一樣).

前幾天,為了上網買一個電池湊到免運費的款項,我開始搜尋書本,原本已經打算短期間不買書了,又因為看到這本書<<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按下了購買選項.

才翻開書頁沒兩頁,我就讀到欲罷不能,我對這樣一個天才兒童好奇不已,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心路歷程,都讓我很有興趣了解.

很多地方讓我哭了起來,這個小我十歲的音樂天才,從小以來對音樂的熱情和堅持,是我所不能想像的.這個人即使遇到那麼多的事情,他還是能夠這樣的強韌,對音樂的夢想只有好和更好,他承擔的壓力比我可能一輩子加起來的都要大,但是他就是這樣克服過去,走到他今日的地位.在那些時候,他或許都沒有想過那些是任何不能承擔的壓力,他就是這樣的想要彈鋼琴,想要彈得更好,想要更加的成功,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雜念.

他的整個家庭,也為了培養他,作出了非常扭曲的調整,這些調整非常人能夠忍受,起碼我就不能,也不願意加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這些卻都成為成就朗朗的必要條件,不是因為這些痛苦,他也沒有辦法訓練出過人的彈奏信心與技術,甚至也不能為他音樂中的感情加分,因為他承受了這些痛苦,所以把音樂當成抒發的管道,也以敏銳的感受,轉而為他的音樂增進了內涵.

同樣地,我不想把故事的內容講出來,這樣其他的讀者閱讀的時候,會少了很多樂趣.

2009年我讀的第一本書是這一本<<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雖然我覺得簡字版的翻譯<<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應該更貼切,我以前不知道我自己的生命裡,有那麼多我不解的事情,這本書給了我一點點的答案,但是卻又給了我更多的問題,我很開心讀了這樣一個年輕音樂家的書,讓我這個大嬸的心情,產生了些年輕的火花.

PS這個所謂的音樂天才,每天練八到十小時的鋼琴,就像史蘭倩絲卡一樣,他們的天份是起於能夠耐得住寂寞.能夠在極幼小年齡就耐得住長時間的練習.他們的成功完全在於努力不懈追求完美的態度,上帝給他們的天份是毅力,不要以為是上帝事先在他們的腦子裡多放了很多的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