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非關命運>>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節目,這是目前我和Benjamin每晚必看的節目。

這個節目裡有幾個我們特別喜歡的人,一個當然是于美人。我覺得她真的是好可愛,她很有愛心,她做事做得好開心,她過生活過得好開心也好用心,她的節目總是透露出她對這個社會的愛與關心,尤其是<<非關命運>>。

我們還特別喜歡鄧惠文醫生,我們因為以前看新聞挖挖哇知道了這位美女醫生,我們好喜歡聽她的見解,她真的提供我們很不一樣的觀點。她經常能一矢中的講到問題的情緒核心,講出很多相處的摩擦背後的情緒來源。我們總是在等待鄧醫生會對這個議題有甚麼樣的見解,希望增益自己的思考空間。還有,她真是個美女,看起來就是很舒服。

另外我也很喜歡星象專家唐立淇老師,我個人並不很依賴星座分類,當個有趣的參考,也許可以找出與人相處的新觀點。我喜歡她是因為她很直率,她不以自己是人生導師為形象,她是敢愛敢恨敢講敢批評敢哭有正義感有情緒的活生生的一個可愛的人。在我眼中,我也覺得她很漂亮,而且她用文字用得很好,她有用不完的形容詞,她有辦法講到你覺得舒服。這個節目裡她就是拿著三張牌子,把12種星座分成3大類型,但是她可以說到一個讓人心服口服的境地。

我還很喜歡朱朱校長,她偶爾會來上節目,她給我的是一種震撼彈的效果。她的那種美與智慧,讓人不由得就產生景仰的態度。她有一次講到跟兒子怕會被班上圍毆,結果順利協助孩子的過程,我真的是被她的一種純然的態度感動,她可以這樣跟孩子互動,以平等的方法,增益孩子的視野,進而讓孩子正面的解決了問題。

寶靈老師的專長在塔羅牌,抽牌時我們都會跟著選,聽她的講解正確率也算滿高的,滿神奇。

至於九型人格學胡挹芬老師,我們不會討厭她,她也長得很端正打扮合宜,但不知為什麼對這個知識就沒有甚麼興趣,所以我們都直接轉台看康熙來了。:P

星期一看到《你知道你寵壞孩子了嗎?》這一集。

我有很多的感想。

每位父母的教育哲學都不同,但是要到甚麼地步,父母才會去反省自己有沒有寵壞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真的會被寵壞嗎?當孩子發生怎樣的行為,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教育算是『適才適性』、還是算『放任』或是『寵溺』?

我們並不需要緊張到,每凡給孩子一顆糖,都要想到他長大可能成為一個不知足的大人,但是在怎樣的程度上,我們能找到相關性?

當天的來賓崔佩儀,她一直代表著一個形象,她小時候想要的東西要不到,於是自己有孩子,就不停的給。當然她給得起,將來她的孩子貝克宇也說不定就是很會賺錢的人,不必怕奢侈慣了產生的問題。

但是那仍然會產生問題,問題會在哪裡呢?


鄧醫生說了一些話,我可能記不完整,不過大概是這個意思。

不停的給孩子東西,只要他想要,反正又不是給不起,孩子就沒有被教導『甚麼是足夠』,所以他就會不停的要更多。因為他的快樂來自於你的給予,他還想要繼續快樂,所以就繼續跟你要,愈要愈多,愈要愈大,愈要愈不能滿足。

因為他沒有辦法自己產生快樂,這反而讓他不開心,讓他對自己沒有這種控制權生氣。


所以我們不是不能給孩子,但是同時要跟他分享,甚麼是足夠。

我想,如果一個小小孩要一個兩萬元的禮物,給得起兩萬元的爸爸媽媽也很多,所以這個標準不能同一而論,比較有錢的家庭很可能因為能力比較好,因此他們會在比較晚才遇到這個問題。而一般上班族的父母就比較快需要解決孩子無底洞的胃口。

當Kevin需要2000元的禮物時,我們家實行的是『好認真制度』,你想要甚麼玩具都可以,只要沒有毒並且在某方面來說不會養成其它壞習慣的,當他自己存到足夠的好認真,我們就買。但不再有其他禮物。(我們還是有生日禮物以及聖誕老公公的禮物)


『好認真』是Kevin彈好了一首曲子,拉好了一首曲子,做到了我們要求他的事情,才能換得。至於換幾個,則是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的變化。

除此之外,我們絕對不會幫他買其它的禮物,我們也絕對不會先買給他玩,再用後來的好認真抵,如果先買了,也一定束之高閣,存到了足夠的好認真才拿來換。

如果在音樂會或比賽前努力練習,也會另外增加。如果達成某些特定要求,也可以另外增加,不過我們都會在給定之前詳細討論。


Kevin也曾經生氣他不能馬上擁有更多,我抱著他跟他分享,媽媽也有好多好喜歡的東西,媽媽最愛的是鋼琴,我也想過要買更大更好的鋼琴,但是我沒有買,因為我考慮了很多,我把這個錢拿來買,家裡就少了這份錢,我們真正急需的東西,就沒辦法買了。

Kevin於是開始小小關心起我們家的股票,當我的電腦在跑股票行情的時候,他問我:「我們家的股票還好吧!」

他發現了錢不是『天上會無限制的掉下來的』,他發現了我們似乎共享某一個金庫,誰多用了,誰就少了。

雖然他的概念還只是雛型,但是他也就不會吵鬧一定要拿到他想要的東西。


我記得那是在他一歲多,我們在百貨公司讓他試玩玩具,玩了許久,我們要走了,他說還要玩,我們就約定數到六十,他說好。我和老公就大聲的數起來,數到六十,我們就要拉他走,兒子哭了,我就請老公把他抱起來,一抱起來我們就走了。

兒子哭了兩個樓層便停了,之後我們就好好跟他說,約好就是約好了,我們知道他一定很想玩,但是如果一直在那邊,就不能再看到其他的東西。

從那一天開始,兒子從來都沒有在賣場吵鬧要買甚麼東西,我們都約好,要什麼時候買,給他多少時間看,事實上我們經常讓兒子去賣場看玩具,他也會跟我們說他想要什麼,我們都一定贊成,跟他說加油,存到好認真就可以換了。


四五歲我們上過短期的幼兒法文課,每次下課,兒子總喜歡跟同學在樓下書店裡玩。

有一次我實在是等很久了,那時老公正在生病,家裡水深火熱,我跟兒子說要走了我就往外走,他第一次坐在書店裡大哭,其他的媽媽都嚇到了,我想他們一定都覺得我很絕情。

我還是走進門把兒子拉走了,不過我在路上沒有罵他,回家我也沒有罵他,我只是跟他說,我知道你很想留在那邊,媽媽也已經讓你跟其他小朋友玩了一個小時。我們已經約定好要回家了,更何況爸爸還在家裡,需要我們回去幫他,所以真的沒有辦法讓你再玩下去。

那天我回家,心裡也很難過,我當時不能確定,孩子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教育。

但到今天,我卻很確定,我相信有原則的教法,比較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我相信,講好了就是要做,不是偶爾才做,那就跟沒有講好是一樣的,以後講好的事情,就也不會有人在意。


我認為這種原則是很重要的,任何的方法都必須有一個實行的原則,越是經常有例外,孩子就愈容易挑戰你的所謂的原則,因為反正也有很多例外,那他鬧一鬧、賭一賭,說不定就會鬧到他要的結果。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很長期奉獻的結果,一次不刷牙第二天不會就馬上蛀牙,但是夠多次了以後,牙齒還是會壞。一個讀譜很慢的孩子,他因為每天讀每天練習,最後他還是會成為音樂家,在任何專業上,累積的工夫都是非常要緊的。

但是太多家長,都給孩子一堆的例外,今天要去外面吃飯不用練琴,明天阿姨來玩不用練琴,大後天學校功課太多不用練,你會發現不必幾次,永遠練琴的優先都在放在最後,然後孩子練不進去新曲子,成就感降低,就會放棄。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音樂家,但是若把這個例子放在其他的專業訓練層面,結果還是一樣的。


好像有點離題了。

總之,有關於給孩子太多的事情,不知足的孩子長大不會快樂,並且他們經常怪罪父母,讓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性。或者,他們也經常會產生『高學歷但低成就感的困惑人生』,明明很好,卻不快樂。因為不知道要甚麼時候才有『夠了』的感覺。

我想我某方面也有這個問題,吃的時候都不知道甚麼時候叫做夠,:P,好啦!有點冷。

不要一昧的給孩子自己小時候『沒有』的東西,也不一定要給孩子你小時『有』的東西,那些都不一定是孩子要的。但是給孩子時讓他知道來之不易,懂得感恩,懂得惜物愛物,買來的玩具一定有好好的玩到;不給他時,充分跟他分享那不給的原因,並且告訴他我們自己也經常必須取捨這些東西,買的快樂在拆完封之後就沒有了,買真正需要的東西,一直都用得上,那快樂就可以很久


不要養成孩子以為,他的快樂都是取決於你,都是來自你買給他的東西,你給他的陪伴可能才是她長大成人之後,會想起來的那些親密時光。

足夠的感覺不是來自於自我限制,不是壓抑購買的慾望就能產生,事實上,我覺得也許那會造成之後更大的購買瘋狂行為,壓抑買一台電腦的後果,可能最後訂了一間負擔不起的房子。

足夠的感覺來自有心靈價值完成的喜悅,有創造性的表述,來自需要被滿足而且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受。


有的人在喜歡的工作上獲得美好的成就感,像于美人、王力宏,他們就不傾向奢華的人生。有的人喜歡幫助別人,因為慈濟的行足或是在政府機關當志工,滿足了他們可以付出的快樂。有的人喜歡寫文章,在寫作的中間,獲得創造的喜悅。

我們需要聆聽我們內在的聲音,我們需要時間和自己獨處,我們需要稍微相信自己的衝動,但是也需要好好的檢視自己的衝動。

我們需要滿足孩子『想要愛、想要陪伴』的需求,也需要引導他找到他喜愛的長處,幫助他發展他的潛能。再一次,不要完全寄託孩子的未來在學校教育上,學校教育是單一化的(我知道學校已經盡力在多元化,我的意思是,再怎樣多元化,全班還是上一樣的),家庭才是多元的,每個人的家庭都不同。

每個孩子也都是不同的,他們來到世上,都是有個使命的,都有他想要的價值完成,我們應該經常觀察他們的興趣和性向。


我常常和朋友說,公館有一間麵食館,門庭若市,東西經濟實惠又好吃,那老闆應該賺翻了。要開一間很賺錢的麵店,需要上大學嗎?說真的,會加減乘除就可以了。如果人生只是要溫飽,我們不會進化到現在這種社會,要開一間成功的麵店的能力,我們在大學裡學不到。

要有實際的做麵功夫,要有流暢的點餐上菜服務,要有好的食材供應,也要能有個容易發跡的地點。

就讓那喜歡做麵的去做麵,喜歡跑堂服務的去跑堂,喜歡做生意的做生意,喜歡讀書的人讀書。

我們是那樣喜歡創造,等我們做足了麵,就會開始產生其它的興趣,也許就會去開店,因為要開店,就會去讀書,會去觀察做生意的人在幹嘛,會去看跑堂的人在跑啥,然後我們就會學著增益自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足夠 非關命運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