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阿毛這樣忙碌接送孩子上各種課程,我自己也是為了兒子,時間緊繃,我開始想這個問題,到底孩子上多少課才是對的?

  其實阿毛給孩子上的課,全都是遊戲沒有壓力的課程,反而我給兒子的,好像比較有壓力。但即使是遊戲課,是不是就真的不會有壓力呢?有壓力是好還是不好呢?

  阿毛的大兒子書寶跟Kevin同年,大約小Kevin七個月。Kevin學校因為有活化課程,一周有兩天上整天,書寶在台北市只有一個整天。

  Kevin在外面上的課程有山葉音樂班和小提琴,另外就是學校留下來的足球社團,還有我幫他上的鋼琴課。足球是運動,並且下課後留校運動,不需要特別接送。小提琴就需要搭車去上。山葉音樂班則在我兼課的教室上,我知道山葉音樂班的好處,我私下還是希望他上完這套課程,不是因為希望他因此成為音樂家,是把音樂的種子種在心裡面。

  書寶則有畫畫課,山葉音樂班,直排輪一周兩次,學校的瘋狂科學社團,還有兩周一次的鋼琴課。

  表面上看起來,Kevin的課比較少,但是Kevin的課壓力比較大,鋼琴小提琴每天各需練習約一個小時,周末有休息。

  書寶的課回家只有鋼琴需要練習,其他的課程就沒有回家功課,主要的問題是在每一堂課都在不同的地方,因此阿毛需要接接送送。壓力則來自接送的出門前準備以及時間的緊張感。

  說到為什麼會讓Kevin上那麼多音樂課程,也真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就是三歲的時候,Kevin開始吵著要學小提琴,雖然學了以後,他覺得太難總是要放棄,但我認為學了就堅持起碼到國中,所以這件事一直成為Kevin生活中最大壓力的來源。

  我常常跟學生家長開玩笑說,假如孩子回家不練鋼琴,就讓他們去上小提琴,這樣他們就會乖乖練鋼琴了,因為比較起來鋼琴的姿勢輕鬆多了。

  只是我發現,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好像連基本在家裡附近玩或運動的環境都沒有,連想讓孩子運動,都得參加社團或是接送到其他地方去玩。Kevin的足球社團幸好在學校,時間接在下課後,除了他會叫餓之外,我倒是覺得很方便。

  不過即使是這樣,那天還是會覺得時間不夠用,而我也已經在那天不排學生了,心裡卻還是會很緊張。原因是那天我想煮晚餐,但我必須去接他,而一接到他他簡直餓得快要把手吃下去了,哪裡有辦法回家等媽媽做菜,如果先讓他吃一點東西,他似乎就是不夠。如果讓他吃多了,等我煮好他又吃一餐,這不是將會步上我的體重上升走勢圖嗎?

  我知道我發這種牢騷簡直是找罵挨,很多朋友對孩子的自由生活非常重視,學校回家之後就是自由活動,完全不排課程的也大有人在,假如嫌忙,就這樣處理不就好了。

  我也知道比Kevin和書寶的課程更忙碌的孩子,為數也不少。有下課就去安親班的,然後還要上英文(一周至少兩次)MPM數學或是心算,作文,假日還有科學實驗課等等。 

  也許因為我和阿毛學校功課還可以,我們不害怕無法輔導孩子功課,因此我們給孩子的課程,大概都跟學校的功課沒有關係。

  但我到底幫孩子安排這些課程的用意何在?

  我的用意很清楚,目前我們只上音樂課和運動課程,無論是不是要走音樂這條路,我認為音樂的力量一直是被小覷的,昨天我才在來自宇宙的新小孩(對!我又買新書了,救命啊~~)中又看到一個很棒的說法:人是能量的組成,能量有振動頻率,頻率有聲音

  所以,其實人是有聲音的。

  音樂是聲音的一種表現。

  學音樂大多需要從小開始,尤其Kevin對音樂有興趣,他整天都在唱歌,會自己去鋼琴上面彈出他想到的音樂,會唱的歌就會拉。

  但是讓他學音樂,我卻並沒有希望他走音樂這條路。我認為我只是給他環境和訓練,將來他還是依他自己的選擇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另外就是讓他運動而已,下午我也經常帶他去公園玩,玩的時候,我甚至也不在他身邊,我會自己去喝咖啡 運動或是寫作,一個小時之後再來接他,他也總是一叫就走。

  在想做的事情,和陪兒子做的事情,以及沒辦法不做的事情之間,通通拉扯著自己的時間。

  阿毛的想法也差不多,書寶對繪畫和音樂的天份興趣都很高,表現優秀並且喜愛。我是他的鋼琴老師,我感覺他的操作天分非常高,手指的控制力很好,他練好的作品幾乎不會彈錯。溜直排輪當然也是為了給書寶有個運動的機會。而學校的科學社團只要有辦,孩子都超級愛,有一次Kevin也上過短期的,果然很瘋狂,如果我們學校也有繼續辦的話,Kevin一定會去那間教室前面死不肯走的!

  所以我想了半天,我們給孩子上的課真的都有我們的理由,我也相信對孩子有一定的好處。

  但我自己需要檢討許多,比如我應該安靜去除那種時間的緊張感。

  Kevin現在已經懂得自己寫功課了,我發現一回家就讓他練鋼琴或是拉小提琴,結束後,等我教學生的時間,再叫他自己寫功課,他都能乖乖自己完成,因為寫完他就自由了,他可以玩玩具或是玩半個小時的電腦(嚴格規定半個小時,自己沒有關掉的話,下次就不能玩了)。

  Kevin很愛上鋼琴課和山葉音樂班,唯獨小提琴課還是哇哇叫,但他又有時會說他很喜歡,我也只好反正頭洗了一半,就繼續洗下去。

  基本上我覺得Kevin很快活,我用快活這兩個字,是因為現在許多人提倡慢活的概念,比如不給孩子壓力,不給孩子多餘的課程,以及不給孩子成績太多的要求等等。

  我並不是對抗這樣的潮流,我覺得慢活是有重要性的,我也很重視孩子每天都有自己的時間,他自己能決定他要做什麼完什麼搗什麼蛋搞什麼飛機,只要安全都可以。

  但我會用快活來形容Kevin,因為他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他本身的步調就是很快,想法和表達都很快,連練琴都很快(叫他放慢速度他就是不肯,所以眼高手低控制不良)。

  他的頻率高,想法多元,他喜歡把腦子裡的東西畫出來,或用積木拼出來,然後還要用一大堆的話去說明這些東西的功能,我一天平均得聽半小時這類的話。

  他喜歡把腦子裡的音樂彈出來,自己練琴時,一開始一定是在彈這一天在學校唱的歌,或是哪裡聽到的有的沒的。我也不催他,他實驗完了,就會打開課本練習。

  Kevin理解力很強,並且懂得用自己的話語重複一次,不是只把老師講的話照單全收,他很依賴語言,有時候我真想把他的嘴巴貼起來幾分鐘,於是我舉起手等他,他也跟著我舉起手,然後我用手像拉拉鏈一樣把嘴巴拉起來,他就笑了,然後跟著我這樣作,拉鍊拉起來,再拉開來說:我還是可以講話!

  要給孩子什麼學習,撇除經濟能力,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教養哲學,這些哲學本身就反映了父母自己的教育環境以及想望。我曾有學生家長非常重視學校成績,一二年級就補習補很多全都是加強學校功課的東西,孩子除了很快近視之外,也因為沒有放鬆的心情可以彈琴,很快就放棄了。

  他們這樣有錯嗎?的確我不能保證孩子繼續學琴下去可以怎樣,重視學校成績,起碼以後升學順利的話,也有比較容易一帆風順的條件,只是這不會是我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用他想要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則希望自己能反省得更仔細,希望自己將來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和行為。

  我想我不會後悔讓他上這些課,但我則必須學習用更好的態度和他互動,堅持下去的力量不是用壓抑而是用分享與引導,是軟性的陪伴但是目標明確。

  我好像說不出甚麼結論,這篇文章我居然寫了一天,中間還去睡了一大覺。既然說不出甚麼結論,我也就不要再囉嗦了,留給其他的爸爸媽媽們去想一想了,上不上課都好,親子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這是孩子為什麼選擇我們當父母的最先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