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次我提到橘子和蘋果的比喻,文章裡我也講到,創作不能被教的層面,不過我還沒有對這裡多作說明。

  這幾天,腦子積了很多很多想寫的文章,現在才有時間沉澱一下。

  要成為一個創作者,寫作 作曲 視覺藝術 戲劇......等等,有沒有什麼必備的條件?一定要具備,才能稱得上是個創作者。

 

  我先說個故事吧!

  我有一個學生V,她也是半路出家才轉念音樂,在這之前她甚至開過義大利餐廳。她第一次來到我的教室說要學作曲,想考大學音樂系插班,我就知道她可以做得到。

  為什麼?

  因為我看得到她有種企圖心,當然她從小就學鋼琴,也有一些創作的經驗。

  她的學習態度非常好,對老師的應對都很得體,個性成熟穩重。

  最主要的是,她有想寫的衝動,這個衝動是我認為成為創作者的第一要件。

 

  創作者必須要有的第一項條件,就是有想要依據某種媒介來表達自己的衝動。

  這個教不來,有點像一個人要會餓,她才會要吃一樣,那麼的自然。如果不是自己想創作,而是因為其他不明的原因,比如很多人是因為覺得自己樂器演奏不夠強,所以退而求其次學作曲。這完全本末倒置。這樣的創作是沒有動力的,頂多能維持短暫的時間罷了! 

  回到我的故事,通常我給這個V的作曲作業,她不但會作完(先不必講作得好或不好), 她還經常會拿自己其它的創作來跟我討論,這表示她已經習慣用作曲來表達自己,於是這當然是個能夠成久的動力。

 

  每個人心中都有感動,每個人會用不同的方式形容這種感動。

  最近的阿毛是用烹飪和攝影來表現她的創作心靈,以前的她也寫作,甚至有戲劇的表演和創作經驗。

  Ellen姐則是用手工皂還有文字的寫作,表現她多元而敏銳的創思。

  一個創作者喜歡依賴哪一種媒介,那個媒介就成為他表現自己的主要手段。

  要作曲的人,當然必須習慣用音樂的寫作來當成表現自己的手段。

 

  有一次,V作了一個曲子,描寫了一個她曾經經歷過的靈異故事,因為心裡有這個故事,她選擇某些聲響來形容故事的內容和背景,聽她一邊講她的故事,一邊講她的曲子,我覺得很開心。

  許多人都搞錯了,以為創作就是要得獎,以為創作就是要賺錢,以為創作就是要等於有名氣,才是個成功的創作。

  創作的第一要件,就是表達自己。(希望讀者不會要我說這是第二個條件,我知道我前面說過第一個了)


  如果一個學生來學作曲,跟我說:你教我第一步作什麼,第二步作什麼,我會說:很抱歉!作曲不是這樣的過程。(我知道我是俗辣,說不出什麼驚人的話 :P)

  如果學生已經有相當樂器演奏的經驗,我給了引導,舉了相關的大作曲家的例子,然後出了一個練習的題目,讓學生回去寫作。但是後來他沒有寫。

  很抱歉!你不寫,我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

  即使只寫了幾個小節,都是很有幫助的過程。

  作曲不是--好了!我現在要開始寫作我第九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囉!然後坐在書桌前面,音符就自己會一顆一顆出現在樂譜上--這樣的過程。
 

  所以不必肖想,一個史詩般的創作,就在今天下午,會在你的五線譜紙上長出來。

  我們在做的只是表達自己。

 

  我們要從最自我的那一個小角落出發,表現自己對事物感受和看法,極度的忠於自己,意思就是,你不會為了你認為這樣寫可能比較會得獎而改動內容。

  我們要作的是--完成作品材料間的關係網路,做到多一分太多,少一分擇太少的地步。(這句話應該是間接改用自康丁斯基


  有了表達的衝動之後,才追求表達的手段。

  我經常在很初階創作者作品中,看到很美好的種子,即使他們的手段還很稚嫩,但他們有那種真誠,有那種很想表達些什麼的感覺。

  因此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創作者,第二個條件--必須有能力感動自己和感動別人。
 

 

  在一個作品的第一份情感轉譯成第一顆音符被記錄下來,到這個作品完成之前,這個創作者的心靈是否在一個感動的狀態裡,我認為是這首作品能不能感動別人的條件。

  如果作曲者是想著,這個第一主題現在應該要轉調了,我來讓它轉去遠一點的調,展現我的和聲技巧。和他是想著,我現在需要更大的衝突來表現這個感覺,我應該轉去遠一點的調性強調這個對比。我相信同樣是轉到一個遠系調的作品,後者的作品比較會感人。

  而這個能感動自己和感動別人的能力,完全無法教。

  寫不下去,老師可以舉例,看其它作曲家的作品,怎樣將材料轉化發展下去,但是沒有辦法教你感人,更尤其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寫什麼,自己也對自己的寫作一點都不喜歡,也不感動,那會感人就真的是天方夜譚。

  有沒有那種巧合,隨便寫一寫會感人的?

  有!

  外星人!

  開玩笑的!

 

  再說一個故事吧!

  有一位非洲的朋友被邀請進音樂廳,聽了一場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出,聽完之後,他的朋友問他的感覺,他說,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很棒!

  他的朋友說,對呀!一開始的地方就很感人,但是最後也不錯呀!

  非洲朋友說,不是!是更之前那個!

  原來,這個非洲朋友喜歡的是一開始樂團在調音的時候的音樂。

 

  我要趕快先說,我並不是說非洲朋友是外星人喔!^^

  這個故事大概很多學音樂的朋友都聽過,我有一本世界音樂的書本,一開始就說了這個故事。


  這是告訴我們,不同的文化背景,當然對創作的媒介有不一樣的解讀。

  因此,有可能,亂寫的作品,自己覺得很爛的作品,它還是有它的聽眾,只是不知道在哪裡而已。假設你是想學西洋的交響曲創作,但是目標是為了感動土星上的未証實類細菌生物,我當然還是隨便你啦!


   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是個偉大的座右銘,卻又是個可怕的魔咒。

  我們還是不時會愈見那種--作者自己亂感動一把,其實我們一點都不被他感動的創作。

  但即使如此,這個創作還是成功的,因為這個作者沒有不忠於自己,他忠實的表達了自己,即使不夠好,或是不能跟某些特定的人(甚至是大多數人)產生共鳴,那依然很成功,如果我們回想梵谷就會知道。


  第三個條件--一顆有反省能力的心。

  創作的手段,在不停的創作和閱讀其它人的創作的期間,一定會成長,只要有一顆能反省的心。
 

  反省的意思就是--我願意思考自己的問題。

  至於你認為有問題的地方,你要不要在這首作品修改到沒有問題(有這種完美的境界嗎?),或是將它當成一篇音樂日記就好,讓自己隨著年紀的成長,看見自己幼稚的軌跡,都可以。

  史上的音樂家,都有非改到出版商從手中搶走手稿之後,才不改的個性。但等下一版,仍又修改了一些細節。

  因為我們愈成熟,便能看見更多,以前的創作便會顯露出稚氣,我自己有很多作品,現在自己都不敢聽了。

  反正也沒有人出版我的作品,目前看來,我死後大概我兒子就可以把房子整個清空,還滿清爽的。所以,我都把作品當成日記,我會寫到當時想要的完美,但以後我便不再改了,讓自己長大以後還看得見自己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心靈狀態,也是一種很美好的反省吧!

 

  V以榜首考入音樂系,並且入校後成績依然優異。前幾天,她拿了畢業音樂會的邀請函還有作品集給我,我為她感到驕傲。就算她現在的作品仍有記譜的瑕疵,但我認為,我前面講的三個條件她都有,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名的作曲家,我不能保證,那也不是我關心的事情,但她絕對算得上是個創作者。

  恭喜你!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