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一書之後(目前還在每天複習, 抄錄重點, 以及反芻心得中), 對作者Bubu蔡穎卿的其他著作, 便有了極大的興趣, 所以當然的, 就從她的第一本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開始拜讀起。

今天早上一口氣讀完了此書, 好幾次哭到眼睛看不到書本, 但又心急著馬上要讀下去的激動。

她的兩個女兒跟著先生的工作調動, 先到曼谷國際學校開始英文教育, 幾年後因為先生不忍離開生病的母親, 又帶著孩子回到台灣, 這時大女兒已經是國三而小女兒則是小六, 他們要馬上跟上中文教育以及台灣升學主義的步調, 兩個孩子在媽媽的溫柔有力的支持之下, 都有驚人的適應力與令人讚嘆的成長。但是, 一年以後他們再度回到曼谷國際學校, 兩個女兒更創下美好的學習軌跡; 再隨著父母轉到新加坡繼續求學, 最後兩位小姐都到美國唸大學, 不過本書是停在大女兒大約大一升大二的階段。

大女兒樂旂樂觀積極好學堅忍, 小女兒書旂溫和穩重蕙質蘭心, 但是這些全都來自這個家庭都深厚力量, 作者這位母親的寬廣胸襟, 廣博視野以及溫柔和諧的堅持, 因為是母親寫的書, 文中也許是刻意也許是觀察角度出發的關係, 較少提及孩子的父親, 不過少少提到的每一個有關父親的事件, 也都吐露出這位父親美好的關懷以及遠見。

我看書的時候, 有時把自己當成是Bubu的孩子輩一樣(好像有些吃豆腐的嫌疑 :P), 想像自己如果有這樣的母親和教育成長的環境, 我會不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 我想是當然的, 只是我在感受, 那會是怎樣的一個不一樣, 我也能申請到芝加哥大學或賓州大學嗎? 我也能像樂旂一樣積極進取全力以赴嗎? 我也能像書旂一樣穩重而堅持自己的方向嗎?

有時我反省自己身為一個母親, 我對孩子有沒有Bubu那樣的視野, 我們沒有他們的能力, 能給孩子那麼好的教育環境, 但是就算有, 我能有她的心胸嗎?

前陣子聽到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們的家境相當好, 孩子從小唸私立學校, 並在大兒子高中期間就送去美國唸書。不過父母都在台灣忙著事業, 沒有辦法給孩子貼身的照顧。高中安穩的度過了, 大兒子申請了美國的大學, 但是讀得不順利, 後來好像有憂鬱症的現象, 目前回到國內繼續銜接大學。但是二女兒是在國內讀完美國學校的高中, 現在在美國唸大學, 好像就比較順利。

孩子的路,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同, 我並不是認為他們長子生病是父母的問題, 不過, 我覺得這個例子和Bubu的例子反差在於, 一個家庭可以幫孩子準備多少, 也許經濟上有些人沒辦法(就像我), 也許有些人很容易(像朋友和Bubu), 但是Bubu給孩子的支持和準備, 不是在18歲那天突然間給她一筆錢去唸書就可以的, 是很長遠的訓練, 從做家事培養他們對困難的磨合能力, 以及時間安排的運作技巧, 甚至是達成工作的基本心態的訓練。加上很優質的長久陪伴, 家庭的凝聚力與核心價值, 已經先在孩子的心中有了絕不動搖的安全感, 以及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所以, 孩子可以真的相信自己, 不是你說我可以, 不是你認為我應該要可以, 或是別人可以所以我也可以, 孩子心裡知道的就是我做得到, 我可以!

因為讀了這兩本書, 我好像更加長大了, 不只是年紀, 而是心理的那種堅忍程度, 我預見我自己的胸懷可以更廣闊, 我可以用更加宏觀的視野來當一個媽媽, 如果還沒有, 也應該馬上學著這樣做, 因為我的教育價值觀, 就是訓練孩子真正的獨立與積極進取態度, 繼而能發揮他的潛能, 為了要當一個有遠見與胸懷的媽媽, 我必須成長也必須開闊, 幫孩子建立起這樣的一個溫柔但有力的支持體系, 最後扶植他成就他自己的一切。

與我的讀者親友們分享這一本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讀別人的故事, 反省自己的人生與作為, 我在此獲益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