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數學沒有直覺,但是能夠理解。

  我相信一個優秀的理學家,必定要對數學有一種直覺,直覺到看到某個函數,就可以『看』得出:「這個解是個馬鞍形的」那麼的機車。(上述引號內文字摘自班生實語錄)

  我不是這樣的人,雖然我其實學過微積分、工程數學、還有高等工程數學(我學這幹嘛?!)。

  然後我在學高等工程數學的時候,稱「線積分」為「圈圈積分」,因為積分符號上面會有一個圈圈 XD(完全沒有想要學會的感覺)

  那時候我已經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個適合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比起來,班生絕對比我適合,他的腦子,可以有那種思維的模式,所以他常常教我,幫助我理解。

  我絕對認為他的數學比我好,好很多,雖然我不一定考得比他低分。


  數學是一種形容世界的特定語言,使用這種語言來說話時,會有非常清楚的定義行為。

  這是「一」,就得定義什麼是一了,我不會。然後在一個1+1=2的簡單運算裡,必須定義的事情實在有夠多,我完全已經無法說明了,總之一想起來,簡直沒完。

  定義盡可能的清楚的時候,就會和周圍沒有被定義進來的事物,畫了一條界線。

  在這個界線裡面,所有行為,會按照定義的某種特定邏輯進行。


  所以有人說,學習數學是訓練邏輯思維,浙大概算是對,但是卻也對不了多少。

  因為那邏輯本身是來自一個定義個區間,在那個區間裡,高程度的符合某種邏輯。

  但是當要用在人生裡的時候,首先就沒有那個能夠被清楚定義的區間,每個區間都很可能同時作用著許多不同的邏輯系統,而且無法與周圍劃清界線。

  硬要使用單一邏輯系統過生活的人,大約就是叫做「頑固」的那種人。

  然後我們又會發現,每個人還真都有點頑固。


  數學的確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問,但它絕對是某種激烈的偏見,但是許多人卻認為數學是真理。

  真理是有的,只是真理應該無法用我們的任何一種語言形容,當然也無法用數學去形容。

  只能說「數學形容了數學偏見的真理」。


  踏進高中校門以前的數學課,對我來說算小兒科,我的任何數學考卷都是在滿分附近,要說我臭屁也行,要說我是考試機器,大概也差不多。

  上了高中之後,我是選第三類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都要拼。

  高中的數學,除了我上課必須打瞌睡,回家練習明顯比國中少(沒有老師幫我逼),課程的內容也明顯加深許多。我便開始覺得自己愈發不懂這種語言了。


  心裡一直一直往音樂靠近,一直一直往寫作靠近,一直一直離開數理,我卻仍唸完了理工科系的大學,碩士才轉音樂。

  高中累積了許多沒有解決的數學問題,但我不管怎樣還是擁有某些莫名的解題技巧,能夠應付考試,所以在我考大學那一年,數學題目出得很難,我不知為什麼會有超過高標的成績,這一切都是非常奇妙的事情。記得那時候有把握一定有分數的只有20分,跟考高中一出考場有把握的是超過一百分(滿分120)那種信心感完全不同。

  我想來想去就是我用一種寫作的心情,以一種創作性的思維,回答了部份數學考卷上的問題,使得我沒有把握的題目,都得到了部份給分的分數,因為考得太難,大家都很悽慘,所以有這些部份給分的分數,就使得我的成績往上一分一分的加上去。

  假如不是因為這樣,那我想,一定是考卷加錯分了,比如說很可能老師計算到我錯的分數了。

  或是准考證號碼彌封處,被改考卷的老師打翻飲料看不清楚了,然後我媽求的菩薩有保佑,把分數比較高的那張,混成我的。

  哇~~這樣想起來,我還真是幸運。


  總之,我不討厭數學,高中以前,基本上算是喜歡數學,而且覺得很簡單。

  高中以後的數學,就算我大學學到高等工程數學,算過一大堆的「圈圈積分」,我其實還是不懂那是要做什麼的,不知道用在哪裡,也不知道怎麼用,一點直覺都沒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