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急不來,雖然心裡很急很急~~

1Q84裡慢慢溶解出來的各種內容和情節(目前讀到第二本),讓我深刻感覺到自己的不足。

當然我可不敢跟村上大叔比,事實上,誰我都不敢比。

我只想快樂的寫著,然後不停的閱讀,再不停的增長自己,就像走音樂的路一樣,同時面對這兩樣可以相輔相成,沒有止境的一種學習。我是說寫作和音樂兩種。


村上大叔有一種形容的能力,可以把很多很多的事情比擬得非常生動,當然,我是讀翻譯的版本,所以並無法知道,在日文裡,他的文字力量是如何。

賴明珠翻譯得很順,很好讀,個性種種都有很好的掌握。

有時候我看小說選或散文選,真的會有點看不下去,我很抱歉的這樣說,因為他們的比擬有時太過頭或是太沒有呼應,因為我本來就是個簡單的人,所以可能無法承載太多過於複雜的東西吧!當然不是每一篇都這樣啦!


我所感受到的一種缺乏,我必須很誠實的面對它。

就算我在音樂的訓練上,可能算是有些基礎的,但即使如此,在文章裡提到音樂的時候,我還是差了大叔好大一截呢!

怎樣把想講的事情放到故事裡,跟故事產生美妙的關係,互相彰顯彼此的作用,成就故事和音樂兩方面的意義,我認為大叔總是很有分寸,而我自己,卻只是一股腦的想說,說了自己想說的就閃了,可能也沒有把自己投下去的動機,做好適度的發展。


在各個層面,都讓我這樣感覺,我是那樣不足夠呢!


今天帶著兒子和外子,去國家音樂廳,聽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一首交響樂作品,總共九十分鐘。

馬勒要怎樣處理這些時間?

同樣的問題回到我的心中,十萬字或三十萬字的小說,怎樣處理裡面的內容和情節?


第一主題開始,他怎麼鋪陳的?怎樣展開了?怎樣重複敘述但仔細修整的?又怎樣把音樂帶回頭重新組合成新的主題?

怎麼編排弦樂?怎樣組合管樂?怎麼交織在一起?怎樣使用豎琴?

out of stage 的號角和擊樂表明怎樣的情緒和時空?如何引進?如何完成?如何和舞台上的短笛呼應?

如何介紹人聲進來?如何引進合唱團?代表什麼?描寫什麼?


問不完的問題,也有想不完的答案。

當這些事情全在我心裡蕩漾起來的時候,滿滿的感動和一種靈性的感知超然的結合著。

音樂可以直接浸淫進去,什麼都不要想,那是一種感動,那是聆賞時一種非常必要的感受。

因為自己學作曲,除了單純的感受之外,也會即時的拆開裡面的材料,觀察零件組裝的設計藍圖,那個過程對我來說,更是種驚人的覺醒時刻。


我常常想,好聽的音樂,它的樂譜一定也是很好 "看" 的,如果拿來作為視覺裝置藝術,絕對也是疏密有致,能夠在達成視覺美感經驗的一種藝術品。


故事或許只是故事而已,我從小有亂編故事的某種奇怪能力(請看這裡),但我的確喜歡編,不喜歡事先規劃好。

這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盲點,也是相對來說懶惰的一種習慣。

我或許是過於及時行樂了一點,不肯把當下想到的一些好玩的點子,整理一下,兜一兜,產生了結構的力量,才好好勞動身體去寫出來。


我很急,但明明知道,就是急不來,這樣的悲哀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