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對我來說,分成兩種:一種是外表的醜陋;一種是心地的醜陋。

外表的醜陋,我的忍受度很高,所謂「醜」本來也就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很可能我認為美的東西,別人認為是醜的,因此我不太能夠堅持自己的美醜標準去加諸在別人身上。

我也有好幾次,原本以為醜的,下一次卻驚為天人的美。比如:楊宗緯,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我心裡想「這個人是北京人還是山頂洞人」?可是第二次我再看見他的時候,我心裡卻泛出一種「這傢伙怎麼帥成這樣?」而且還有那種「很多年沒見過這種帥哥了」的感覺。

對事物外表的美醜,也經常有很高的忍受度,而且有愈看愈順眼的習以為常、日久生情的態度,對於醜的東西,產生了莫名的感情,漸漸的以它的本質和功能去接受它,越過美醜的障礙。

相反地,對於一開始認為美的人或東西,過了一陣子,那種驚艷感動完全消失之後,有的只是本質和功能上的意義時,反而會對於那種失落感,漸漸無法釋懷起來。比如一開始覺得很帥的男人,當月曆翻過相當的張數,他的帥也習慣了,這時候他就只是一個男人,假如沒有其他值得我欣賞的特殊點,那麼,很遺憾地,就開始不能回頭地,將火車駛向「除了一開始看得順眼,其他簡直沒有任何好處」的終點站。

像這一類的美醜主觀問題,我大概真的不是那樣在意。

但是我非常非常在意心地的美醜。

我在乎。

我會很細心地感受。

我從來不願意和一顆我認為不美麗的心靠近。

「心的醜陋」對我來說,才真的是所謂的醜陋。

當然怎樣去定義心的美醜,是個連「美學」也無法探討的議題,不但界線難以定義,不能說明「這樣算是心地很美唷!那樣算是心地很詭異,哎呀呀!這樣這樣的話,當然就是非常醜陋了」。

所以我的標準當然沒有辦法只能以我的經驗和我的評斷為準,聽起來好沒有說服力,不過也只能這樣說明,應該才算是負責吧!

因為無法定義,最後只好說「如果這個人讓我覺得,和他親近,心會不斷受傷的話,我便會停止靠近彼此」這樣沒有明確界線的定義了。

心的醜陋,通常不是一世之間學得會的議題,我想。

所以,如果這個人會做某些可怕的事情,只怕這輩子還得不停的做,能閃得開這種人,當然是最好不過的。

但討論到這裡,難道又要開啟「那麼下輩子怎麼辦」的話題?沒完沒了的設定狀況,然後再以假設性的回答去做說明,要這樣循環下去,那就還不如停在這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