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上逛了誠品西門店, 買了柯文G. Colvin<<我比別人更認真>>&羅賓森K. Robinson<<讓天賦自由>>二本書

身為一個六歲男孩的母親, 身為一個音樂教育者, 我經常要問自己, 給孩子給學生怎樣的目標才是對的?

我應該為了某學生的天賦表現, 建議家長讓孩子走上音樂的專業嗎? 反過來說, 我應該為了某學生的沒天賦表現, 建議家長帶回他的孩子, 從此把家裡的鋼琴鎖起來, 或是賣給中古商, 可以為他們省下一筆為數不少的時間和學費嗎?

我應該讓孩子無止境地去玩他愛玩的東西嗎? 我應該強迫孩子進入學習的狀態嗎? 尤其是他不感興趣或是還沒有感興趣的領域

在很久之前閱讀的<<異數>>一書中, 曾提到一個例子, 加拿大少年冰上曲棍球國家代表隊隊員出生月份的影響, 簡單說來, 絕大部分的孩子出生在1-3月,4-6月次之, 7-9再次之, 10-12月則幾乎沒有. 難道1-3月岀生的孩子就是天生特別會打曲棍球嗎? 難道那時天氣最冷, 所以這樣的孩子最會溜冰....

作者提出另外一個條件, 他們選擇隊員的區間, 是每年的1-12月, 也就是說, 在選角的時候1-3月出生的孩子, 原則上是體格發展最快的一群, 他們自然被選上的機會較大, 接下來他們被積極而且密集的訓練, 最後他們自然都比一般人在冰上曲棍球上的能力高.

這告訴我們, 人們以為的"天賦"事實上跟"成功"並不畫上等號, 書中還有很多很有趣的觀點, 我真的建議所有的父母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我比別人更認真>>一書則是更加深了這個觀念, 卓越的成就來自"刻意練習". 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教鋼琴18年多的生涯, 我從來不需要訪問家長, 就可以知道學生在家裡練琴的狀況(這應該也是絕大多數教樂器的老師都有的基本能力). 撇開那些從來不練琴的學生不談(面對不練的學生, 我一樣陪著練陪著教苦口婆心的勸說, 只是我對這種喜歡送學費給我的父母教育哲學不甚了解), 大多數的學生, 喜歡彈已經會彈的曲子, 因此每周一次的課堂, 他們在真正新的功課上進步有限; 而那些每次上課有很明顯進步的學生, 通常奉行的練習方法是"每首每天彈幾遍(不少於5遍)", 而表現出有才華的學生, 是那些沒有練到好不停止的學生.

 

我們以為的那種"天才", 就是學得特別快, 不需要練習就能夠彈的很好的學生, 幾乎不存在, 存在的是"練得久所以練得好"的學生, 但這並不是坐在鋼琴椅子上, 用鋼琴發出聲音的孩子, 他彈奏曲子的能力就會進步, 而是看他練習的內容. 也就是說, 他會針對他的問題去練習, 哪裡彈不順的把他彈到順...這樣的學生, 進步就是比較快, 而這時其他的家長總是會說: "那個孩子比較有天份"

所以我總是跟學生說: "天才不是不用練琴就會彈, 天才是比別人練得久, 又針對問題去練習的人"

這也就是柯文所謂的"刻意練習"

書中柯文還說道"刻意練習是艱苦毫無樂趣可言的"

這大概跟我們理解"成功是1分的天才, 99分的努力 "這句話差不多的道理

能夠忍耐--這應該要說是堅忍不拔了--刻意練習的人, 可以創造卓越的表現, 這其實告訴我們, 每個人都能成功而且到達超凡的地步, 打破讓人讚嘆的世界紀錄一次又次, 只要能夠作到刻意練習

但是我們會發現, 很多人根本連一點基本的忍耐力都沒有, 有的人沒有辦法坐著好好上課, 有的人沒有辦法好好聽別人講完一句話......你要怎樣這樣的人創造出奇積般的成就

答案就在"熱情"上面

每個人都有對某些或某件事物有些"熱情"的感受, 他們認為作這些事情是"玩樂"而不是"工作", 不過似乎還是有人的興趣或夢想是"睡覺"或是"當少奶奶"這種, 我們可能還是得擱置這類型的討論, 而集中在最寬鬆但還是能稱為成就的事項上吧! (雖然我還是很難定義出來)


如果, 一個學生對音樂有熱情, 能夠忍受"刻意練習", 並且能夠持續達10年以上, 絕對有出眾的表現, 刻意練習的內容, 若是還能不斷修改, 以符合階段成長的需求, 那麼要成就超凡的卓越表現, 也是指日可待

問題在於, 我們的一般學制, 學校訓練的內容, 跟未來進入社會的需求相比, 差異過大, 加上考核的方法, 單一而侷限, 成績好的學生, 誤以為自己真的比別人強, 進入社會之後並不一定有高成就表現. 而以往的智力測驗, 甚至連預測學生是不是能在功課方面出眾都有困難.

進入社會以後, 也有很多工作, 理論上年資久的經過長久的練習, 應該是能夠更加有效率, 但是老鳥產值低於菜鳥的情形比比皆是.  原因又在哪裡呢?

由於我想我已經揭露過多<<我比別人更認真>>一書的內容, 我想應該留給讀者一個空間, 請自行閱讀本書來尋找答案, 本書絕對值得世上任何角色的個人閱讀, 從而思考自我定位的標準, 與普世價值的真實合理性.

我倒是有一個例子可以分享, 曾經認識一個醫生, 他是我聽過的醫生裡面, 對孩子的教育付出最多的一位(抱歉! 我道聽塗說中, 一般聽到醫生都忙到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這個醫生, 自己陪孩子, 帶孩子參加合唱團, 表演音樂劇, 給他的孩子超級快樂而豐富的童年.

但是等到孩子上了國中, 故事中的醫生開始傷腦筋了, 他的孩子認為學校的功課一點趣味也沒有, 完全不想念書, 醫生傷透腦筋, 他認為孩子該到了收心的年紀了......於是他開始覺得, 自己以前是不是錯了....

我聽到的故事是到這裡, 這個孩子目前大約是國三左右的年紀.

醫生哪! 你這不是讓孩子讀了森林小學, 孩子終於愛上大地愛上自然之後, 跟他說, 砍樹是為了讓人們過更好的生活嗎?

當然! 我對這位不太熟的醫生朋友, 有種莫名的信任, 我相信他會找到一條路, 因為他是那種, 懂得調整自己, 讓生活充滿美麗的嘆息的那一型, 我相信, 他終究會跟孩子一起走到一個很棒的地方, 在那裡, 他和孩子一樣快樂

我有了孩子以後, 為了孩子, 我思索自己從未思索過的事物, 我探究如何因應他的成長, 我真要謝謝他給我的壓力, 他讓我知道自己還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 唯有我自己有了那個心胸, 我才能夠帶給他宏觀的視野

我了解這個孩子的某些部分, 但是我很害怕去切割他的本身, 比如他對音樂的某些敏銳, 是否應該等於讓他放棄他在積木組合和角色扮演遊戲的時間? 而我不了解的部分, 則佔了絕大多數的領域, 像到底他對音樂會不會有熱情, 現在還看不出來, 他最近常說以後要當發明家, 而我, 似乎並不太了解, 當一個發明家需要什麼條件, 我先請孩子把想發明的東西畫下來, 並且聆聽他想要發明的內容, 聽他說得頭頭是道, 認真的小臉, 但來無限的可能性

如何才能<<讓天賦自由>>, 首先是我這個媽, 得成為一個不像媽的媽. 應該像李國修和王月那樣, "孩子! 我就是要你功課爛, 這樣你才會知道你真正要的是什麼" 但是, 他們還是給了孩子很好的榜樣, 在自己工作的領域出類拔萃, 專心一意, 身教代替言教. 他們的兒子現在找到了目標, 正以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 這樣的例子真是美得令人心碎.

我深知我的媽媽限制了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從她的手裡長大的我可以更好也可以更壞, 全賴她的眼界塑化成形. 今後當然是我自己的責任, 我需要自己選擇"放棄"或自己去"刻意練習"

而對我的孩子和我的學生, 我只能更好, 我唯有更進步更宏觀更多元...才能讓你們有一天, 回想起在我的鋼琴教室裡, 我們曾經種下了這些美好的種子, 而他們在多年後長成一棵健康美麗的大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