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曾經說過,我認為生孩子的最重要意義,就是在短短的一生中,快速的互換角色,讓自己反省身為孩子和父母的不同觀點。(請看這裡

我現在對這個感覺更清楚了。

當年,當小童問我和阿毛,到底為什麼要生孩子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小童當年可能是想當個頂客族,據說第十級的靈魂也經常選擇不生孩子。

現在我對生孩子對我的用意是什麼,了解得更深入一些。


  每天,我和孩子互動的每一個過程,都提醒了我當初我怎樣和我的父母相處的模式。

  有些傳統我想保留,有些創新我想革命。

  於是我想成為我想要的那種媽媽,想教育出我想要的那種小孩,同時我回想我媽媽想把我教育成什麼樣子,也更清楚她沒有把我教育成什麼樣子,無論她是想還是不想。


  不生孩子的人,這一生就不會切身體會到這一點,但當然他們可以切身體會到不生孩子的感覺,我相信那絕對不是一句話好或不好可以形容,那將是一個永遠陳述不完的選擇。

 

  今天我跟Cathy談到孩子的教養問題,Cathy是個模範媽媽,最近也開始重新進入職場。Cathy和老公Daniel教養觀念相差很多,Daniel是採全然放任制,最後Cathy只好請Daniel不要插手,所有有關功課或是學習的問題,全部一手包辦。
 

  我和Benjamin的想法比較相近,我們的步調一致,但是經常我們兩個人一起搞一隻Kevin卻也還搞不定,經常還是做不完我們預訂的計畫。

 

  有一次我跟Benjamin說,不想學音樂不會來當我的孩子,因為我當初向上天預定的就是個要學音樂的孩子。

  我並不是要我的孩子成為音樂家,那絕對是他自己選擇的,但是因為我所能給予的環境,還有我所認同的教養觀念,我一定是會重視音樂素養的,不成為音樂家一樣是要學音樂的。

  這樣問題就比較清楚,我的孩子一定會是個要學音樂的孩子,再說一次,我預定的就是這樣的孩子。

  所以我的任務就是要讓他學,然後我得想辦法讓他學得開心。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的孩子很可憐,連不學音樂的權利都沒有。

  是的,沒有。

  就像孩子沒有權利選擇不說母語一樣(除非有天生的障礙),一個家庭的環境,是天生具備的,孩子必定也是知道這個環境,才選擇成為你的孩子,所以這有什麼好爭辯的。

 

  邏輯上來說,我也應該接受一個可能性,就是孩子是要來挑戰我的既定想法,教導我更多可能性的,這樣的選擇,他才有可能是個不想學音樂的人。

 

  不過現在看起來,Kevin當然不是這樣的孩子,他熱愛音樂,整天哼歌,他會生氣不想拉琴,所有的原因都不是因為他不喜歡音樂,而是他心裡的標準沒有跟老師設定的標準同步。

  Kevin很喜歡彈鋼琴,還經常學我亂畫譜作曲,他滿腦子都是音樂,有時候我根本懷疑那是我輸入的嗎?還是他從天上哪裡渡來的。

 

  目前遇到的問題,通通都是我沒有用他想要的方法陪他。

  他超級喜歡我用情境遊戲陪他練琴,彈琴時我扮演老師,他就很入戲。

  拉琴時,我大多都是嘮叨的媽媽,所以效果不彰,然後小的流馬尿,我則是氣得牙癢癢的。

  但只要我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陪他,他馬上入戲。

  我曾經畫一張圖,把每一本琴譜畫成一種星星,然後給Kevin小提琴轟炸任務,他必須準確拉準音才能執行轟炸任務。我們還不時會確認指揮官的作戰計畫書(就是老師的連絡簿),以確認轟炸的任務細節。
 

  我曾經把每一本琴譜的功課,隨手拿起書桌上Benjamin的美麗石頭當成能源,這次小提琴任務是採集各種能源,以加強戰鬥力。每一種石頭我都編了一種能源的性能,比如玫瑰色的就是玫瑰能源,它能夠加強任何一種能源系統百分之百的性能。比如長條行的岩石,就是長星能源,他能夠結合各種不同能源使用的場合,讓各種能源都能在各種地方使用。(我怎麼會那麼利害,編出這些我自己都搞不懂的東西)

 

  只要我這樣陪他的時候,他一定都拉得超級開心,不過這個遊戲還會被他過度延伸,也有下次必須繼續玩的後遺症。

 

  誰叫我的任務是為了讓他開心的學呢?

 

  有時我比較嚴肅,時間愈不夠愈嚴肅,我的結屎臉會跑出來,然後語氣會開始霸凌,只要我還控制得住,我總能把事情導回快樂的結局上,結束在好的情緒上,整個事情都會變成好事情


  也許有一天我會後悔我花那麼多的時間和金錢,在音樂教育上,但現在的我卻仍然覺得這是非做不可的事情,既然覺得非做不可,也就沒有停止的空間,只有讓這件事情做得更加完美,更加快樂的餘地。

 

  我和Benjamin討論過很多次,我們始終覺得,只要讓孩子覺得學得快樂,就算他以後不走這一行,這絕對不會白費,最起碼,這是個主題式的優質親子時間,孩子長大一定也不會忘記。

  Kevin進步了很多。

  今天我們進行端午節前打掃計畫時,他處處幫忙,拿這個拿那個,擦這個擦那個。

  今天拉琴時也很配合,我則是告訴他,再晚也要拉完(雖然我還是放水讓他拉比較少)。

 

  當年媽媽要求我念書,她灌輸我一大堆讀書第一名最重要的觀念,雖然我現在不這樣認為了,但我卻是小時候念書,媽媽陪伴最多的一個,因此,我不像哥哥姐姐那樣沒有耐性聽她說話。

   我上國中時,姐姐已經上大學了,哥哥則是忙著社團活動,整天見首不見尾。媽媽每天都陪我念書,她會在我旁邊的床上睡覺。冬天就等於在幫我暖被子,夏天我就不記得了。

  媽媽總是告訴我,她不懂我的功課,她只能要我自己讀,她幫我煮飯幫我洗衣,陪我讀書。

  我可能就是因為獲得最多的陪伴,所以我比較願意體諒她的眼界,以及體會她的全心全意。

 

  角色互換了。當年在書桌上畫圖根本沒在看書的我(當然還是有基本的應付啦!),跟現在陪在孩子旁邊練琴的我,懷著兩種不同的角度在看人生。
 


  人生中的可為與不可為,人生中的已為或當為,人生中的不堪與狂喜,都因為生了孩子,有了兩種不同的參照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