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可能是寒流我們去游泳,洗澡後沒有幫孩子擦乳液,他的手開始乾裂。

  前天晚上彈鋼琴時,兩手中指靠近指尖各裂了一道小口,直直約兩公釐的口子,可以看見裡面鮮紅色的血肉,孩子中指一碰到琴鍵就哇哇叫。

  我跟他說:「那你只得忍耐。」然後我拿了小OK繃,幫他把傷口貼住,雖不能完全不痛,但能表達媽媽對他的疼愛,也稍稍能夠隔離傷口。

  我沒有用強烈的、壓迫的口氣,逼迫他就範,只是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再兩天就要上課了,你準備讓老師檢查什麼呢?總得準備一些讓老師看呀!」

 

  我並不是冷血,或許有很多人不以為然。

  我知道孩子有多少疼痛,我仔細的觀察著,是不是在可以忍耐的範圍裡。

  相信我,我要是回答孩子說:「你手痛,那你今天不要練沒關係」在當下,絕對是一個簡單而輕鬆的回答,假如我真的這樣說了,我也會有藉口原諒自己。

  但我明明就知道,孩子要的是「他的傷被重視了」,並且心理上隱藏著「說不定可以偷懶」的僥倖心態。

  每個人都有想發懶的時候,也都有想把非做不可的事情,撒手不管、擺爛一陣子的時候,那種心情我怎麼可能不知道。

  某些時候,我也會順著孩子的意思,讓他有些慶幸自己可以不必做些什麼事情。

 

  為何這次我那麼堅持呢?

  而且,還挑孩子手痛的時候來堅持。

  我反省了一下,認為是因為「我看到了那個界線」的關係。

 

  親子之間,或各種人際關係之間,都有某種情緒、感情的界線。

  超過那個界線,彼此之間會產生心結、產生負面的情緒。

  簡單說來,這件事情是「孩子手痛,媽媽卻堅持要他練琴,孩子邊哭邊練」,甚至還有媒體的聳動標題『虐待?!教養?!虎媽上身』。

  事實卻不只是這樣。

 

  孩子手痛,碰到了痛處,他哭。

  我跟他說:「我也曾經這樣,裂了口傷口雖不大,但真的好痛。」然後我拿OK繃來一一幫他貼好。

  我一邊再跟他說:「但是我們只好忍耐。」

  「為什麼?」

  「一件事情想要做好,本來就不一定是容易又順利的。以前我研究所的同學,經常手上纏著繃帶,因為練習很長的時間,有時會被琴鍵刮傷,或甚至指甲被卡在琴鍵縫裡,手在運動時指甲被剝開了一些,非常非常痛,他們也是忍耐。為什麼?」

  孩子搖頭。

  「如果不忍耐,一點小痛小問題,就不練習;明天姨媽來玩,又不練習;後天考試,當然也就不練習。一開始只是一點點小問題,這個小問題本來不影響什麼地方的,但是我們的『心』卻馬上就軟弱了,接下來所有事情都是這樣,只要碰到『壓力』就可以不練習,就可以逃避了。」

  要說我這孩子也真是天真,我說的故事,他通常都會聽進去。

  看到他原本傷心的臉,漸漸線條放鬆起來,眼睛開始瞪得圓圓大大的,我知道,他願意練了,而且根本就沒有痛到不能練的地步。

  所以他好好的練到他應該練的份量,跟平常沒有什麼兩樣,反而因為剛比賽完,必須準備新的曲目給老師聽,而努力的把新的東西讀熟了。

 

  晚上睡覺,我叮嚀他擦好護手霜,幫他戴上手套,跟他說以後都要這樣保養自己的手喔!他說好。

 

  第二天放學回家,傷口已經復原許多,看不見皮膚裡面的鮮紅顏色了。

  他自己寫完功課捎作休息,就去鋼琴前面預備了,因為很明顯,「昨天手那麼痛都要練了,更何況今天手不痛了。」

 

  但因為隔天就要上課,我要求他比平常更嚴格,一句一句要彈到通順。

  在這種細節上面,Kevin並不是個有耐性處理的孩子。

  這時候,又得說故事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

  他說:「這個論語裡面有。」

  其實我早忘了這是哪裡出來的話,但因為他剛剛寫功課時,才翻閱了論語課本,我想他說的一定對。

  但他問:「這是什麼意思?」

 

  我說:「簡單說,就是小地方你不忍耐,大事就不能成功。」我想到孩子一直很喜歡三國演義的故事,雖還沒機會讀過原文版本,改寫版倒是看了好幾遍。「比如諸葛亮要借東風,他是不是要等到東風來的時候,如果時間還沒到,他就隨便發動攻擊,那一定也會失敗呀!」

  總之講到武器或戰爭,小男孩的眼睛就開始又圓又亮。

  「所以你手痛,你就不練習不忍耐,那假如你是明天就要音樂會了,哪個觀眾會認為『你手痛所以彈不好也是應該的呢?』,假如你要比賽了,哪個評審會認為『這個小朋友手很痛,彈不好,我還是給他高分呢?』」

  「就像媽媽在打毛線,你看我的動作,每一針要鉤幾回,要鉤出衣服的一片,手要動多少次,要這樣來來回回一直作重複動作多少次,才會鉤出一件衣服呢?」我一邊動著手上的鉤針,他一邊看著。

  他說:「這個要是讓我來鉤,我才受不了呢!」

  「對!但是,如果我鉤了幾下,就煩了,受不了了,那就沒有辦法享受到衣服完成時那種成就感了。」

  他點頭。

  「那如果你彈了幾次不成功,你就不彈了,那你就享受不到把它彈好的時候那種成就感了。」

 

  這次參加比賽,孩子雖然沒有得到顯赫的成績,但他很明確的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也獲得很好的成就感。

  同班有一位同學獲得很好的成績,也有一位同學因為疏於練習,成績落後許多。

  當然人生不是在這一場比賽中決定什麼,練琴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的事情,但「小不忍則亂大謀」卻是個很受用的精神。

 

  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必須忍耐,但我並沒有強迫孩子忍耐,我講了一些故事和典故,讓他理解到他今天的忍耐有什麼意義,對他有什麼好處。

  可喜的是,許多他的忍耐,很快就看到成果,比如他昨天真的就練好了兩首曲子,所以他覺得很快樂,這成就自然的給他愉悅的心情,甚至最後他沒有時間打電動,他也不難過。

  人生也有許多事情,忍耐了很久,努力了很久,都沒有收穫的,比起那樣的狀態來說,這點小忍耐又算得了什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不忍則亂大謀
    全站熱搜

    慕紀客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