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幾個包包之後,拿著布,開始想做衣服。
隨著念頭一到,便拿起手上有的布料搭來搭去,也拿到郵購的素色布料。
思考布料色澤和剪裁的搭配性,非常花腦力,因為手中的布料有限,要在這裡面搭出自己喜歡的樣式,腦子必須高速運轉,冒著過熱的危險跑著各種可能性。
花了很久的時間,大腦從印度飛到中國、再飛去尼泊爾、甚至伊斯蘭的中東,終於找到作書衣剩下的一些布料,可以用來搭配。
我從來沒學過裁縫,有的就是小姑和朋友借我的幾本作包包的書,就這樣裁起布來。
很簡單的,把布平攤在床上,盡量舖平,把自己的舊衣服鋪在上面,畫上衣服前後片和袖子,剪下來的時候留了縫份。
接著再剪搭配的邊布,就把布片需要搭配的位置,放在花布上,畫上形狀,剪下來留了縫份。
然後組合這些布片。
這件伊斯蘭風短袍很有風情,布料顏色的搭配剛剛好。
簡單說明這邊條怎樣縫合:
1. 邊條底部正面與衣服的底部背面,沿著縫份車合。
2. 邊條往外翻成了正面,底部0.1-0.2cm壓一條線,協助固定形狀。
3. 邊條上沿內摺1cm熨燙固定。
4. 沿著邊條上方車合。
領口的形狀是隨手剪的。
我沒製版、沒紙型,就是用腦子、用剪刀。
想著這裡應該多一些,用手指在布上畫一下,確定看到了形狀,便剪下來,這領口連用筆畫線都沒有,直接裁出這形狀。
一樣邊條上方先在裡側縫合,再外翻壓線,然後把下緣內摺燙好,沿線車縫在衣服上。
衣服長,側面縫合留下開衩,比較好活動。
邊條當初剪比較長,在這裡可以內摺壓線,不需收布邊。
做得欲罷不能,再來一發日韓村姑風。
這件衣服看起來花,穿起來倒是蠻可愛的。
下面裙子有打摺,花了很多布。
滾邊需要一點經驗,我做得普通而已,但非常好玩。
衣服成形的過程,好像演奏一首曲子、種植一株花木一般,看著它形化,成為想像中的模樣。
接著就用上次幫兒子做背包剩下的布料,做了給兒子的衣服。
V領領口的滾邊我也沒做得夠功夫,弄不好的就乾脆手縫,藏針縫是萬能的,哈!
春秋薄風衣。
我買了這個素色面料之後,整天想著趕緊得買到我想要的客家花布不可。
客家花布容易買,也有各種織法厚度粗細,因為我要做在裡層,非得確定觸感不可,一定得摸到才行。
並且搭花布的顏色,是一種挑戰,我不能相信螢幕顯示照片的顏色,必須眼見為憑。
週六姊姊陪我逛了中壢的布莊,我買了這一款花布。
雙面的車法,等於做了兩件衣服,再將他們反面縫在一起後,從返口外翻壓線(完全是作包包的思維,呵呵!)。
雖是做了雙面可穿的樣式,我知道我是不敢外穿花的那面的啦!但其實很多人這樣穿喔!效果也很不錯,咕狗圖片「客家花布」就會看到。
因為我手上的布料,基本上沒什麼伸縮性,要作衣服,一定得寬鬆,我自己也愛穿寬鬆的形式(緊了也穿不下),大概還是會朝這方向去發揮吧!
買布當然比買衣服花的錢少得多,我也幾年沒買什麼衣服,就那幾件輪著穿。
老公暗暗害怕我手作上癮的症狀,但也正面支持我,隨便我玩。想著很多女生光買一瓶保養品的錢,我就可以買三四件衣服的布料了,每次報價給他聽,他也就漸漸放心起來。
而且如果買台灣零碼的棉布,那簡直是一兩百塊就讓我玩一天,又便宜又有趣呢!我也試過了,不退色不縮水,品質沒話說。
買了布,就把它作成什麼,做了就不算浪費。
作成了那個什麼,就拿來用、拿來穿,真有用就不是浪費。
而在手作的創作過程中,所獲得的那種快樂,那真是健康人生不可或缺的幸福感哪!